热搜剧背后,仍是唯流量论思维作怪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梦馨

2022-09-26 07:38: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热剧不断,《梦华录》《星汉灿烂》《苍兰诀》等古偶剧成功地挽回了此前对古偶剧倍感失望的观众。当我们评价这些剧集何以被称为爆款时,除了直观的播放量、播放热度之外,一个靠体感就能认知到的标准,就是这些剧上热搜的次数。由此,诞生了一个专门的词——热搜剧。

热剧接二连三,待播剧片单更拉得很长。要想从一众剧集中脱颖而出,不是简单事。在营销上花大钱,渐渐成为剧方的一致选择。热搜是剧集营销的一种常见形式,一部剧上热搜次数的多寡,也是检验剧集是否出圈的一块试金石。

一部剧集能上热搜的方式有许多种。首先,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剧情相关的内容,从开篇到结局,热搜不停歇,旁观者即便不看剧也能把剧情了解个大概。热搜剧《三十而已》从顾佳与老公创业到后来婚姻破裂,每个名场面都被网友一一见证,这种热搜靠狂轰滥炸来吸引目标受众。其次,就是蹭社会热点,聚焦大众关心的社会议题,典型的有《幸福到万家》的“婚闹”议题、《欢乐颂3》的职场性骚扰等。让观众一边觉得“血压上来了”,一边为该剧积极回应社会议题拍手叫好。

此外,当然还有剧内剧外的CP营销、IP联动等多种方式。这里要详细说的,就是蹭社会热点的营销方式。能够蹭到热点的前提是,剧本中有相关的议题设置,这也就引出热搜剧的第二层含义,即为了热搜而写剧,按照爆款剧公式打造话题剧。编剧贾东岩揭露其创作方式,写之前就设定好有可能会上热搜的情节,人物的存在不是为推动情节,而是为把情节串在一起。在宣传时,剧方甚至会把剧情当作社会新闻来推,骗点击量,从而为剧集引流。创作为营销让步,无疑是本末倒置。

这里还需要厘清一点,关切现实话题,应是影视剧集的目标。但热搜剧的误区在于,只是换一种呈现方式,将大众已知的话题重复表达,进行流于表面化、肤浅化的处理,对进一步了解社会乃至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浮于表面而不深入探讨,提供不出新的、有建设性的内容,只是跟在新闻后面跑,这是热搜剧最大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意义上的热搜剧,追究起来背后仍然是唯流量论的思维在作怪。在剧方、资方乃至市场、观众的眼中,好的数据意味着成功,这是热搜剧得以泛滥的土壤。长此以往,势必对文艺创作产生伤害。营销本无错,只要剧集内容过硬,并且营销方式得当,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对那些只想炮制热搜剧的剧方,跟在议题后面跑,总会有跟不上的时候,好好打磨内容,说不定能从“角落”处发现好故事,化普通为爆款。(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梦馨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