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窗|是增长见识,还是拔苗助长?

大众日报记者 泉子

2023-06-05 07:41: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几百年前,唐朝才子王勃即兴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不仅为其赢得了天才的美名,也让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成了代表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与滕王阁热度一同而来的,还有争议:近日,一名六岁小女孩通过背诵《滕王阁序》赢得免票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视频里的女孩一字不差地背完了全文,赢得了在场游客以及视频评论区的一片赞扬。也有质疑之声:《滕王阁序》虽是名篇,但让孩子这么小就开始背诵,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其实,此次事件中,重要的不是背诵《滕王阁序》这一行为,更值得深思的是家长以及社会应当如何处理学龄前儿童与知识的关系。

《滕王阁序》是高中二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对许多高中生来说,《滕王阁序》篇幅长,用典多,还有不少生僻字,读下来都要费点功夫,更不必说背诵全篇。因此,六岁的小女孩就能背诵如流,想必在家中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和时间成本。通过背诵,小女孩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又赢得了免费游玩的机会,是美事一桩。然而,想心领神会《滕王阁序》之美,并非仅靠机械的背诵就可以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文言理解水平,以及对诸多历史典故的知悉。如果仅凭背诵评高低,恰恰反映了当前学龄前儿童学习的矛盾现状:过早迎合应试教育的标准,忽略了对孩子天性和兴趣的培养。

诚然,小女孩可能出于对古诗词的兴趣才会背诵。在“鸡娃成风”的家庭教育现状下,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不到六岁能背上百首古诗”的成果。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节目中,有一位年近五岁半的小男孩赢得了广泛关注。这位最年轻的参赛选手自幼就表现了过人的记忆天赋,不仅能背几百首古诗,还能记上百个国家的国旗,这得益于男孩奶奶的教导。比赛结束后,也有网友提出了担忧:男孩节目上成绩虽好,神态、动作却不见孩子的天真烂漫,而年少成名的经历也让男孩可能面临“伤仲永”的难题。在尚未形成独立价值观的年纪,能真正出于爱好接触知识的学龄前儿童少之又少。而只求记忆不求理解的培养方式,与儿童思维发散、好奇心强的天性背道而驰。不可否认,背古诗能增长儿童的见识,但也可能打击他们对于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的热情。当诗词变成了必须背诵的任务,多少尚处于懵懂期的小孩还能产生兴趣?如果对这种“学龄前儿童成人化”过分追捧,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未来成长,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加剧社会的内卷,当成人世界的评判标准介入了孩童天真无邪的世界,教育就不再是帮助孩子探索更广阔未来的手段,而是推动不合理竞争的工具。

鲁迅先生在他的回忆性散文《五猖会》中,早已对这种现象进行过批判。文中,作者急切、兴奋地盼望观看迎神赛会,但这种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虽然之后他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但之后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这种心情的起伏、对比,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至今也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再从“女孩背《滕王阁序》赢门票”这一个例现象出发,有关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未来值得更深入的讨论。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任何过分极端的教育手段都不可取,家长可以通过引导、鼓励循序渐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但重点在于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享受知识营造的智慧世界,而非给孩子提前灌输“背诵至上”“成绩至上”的功利性目标。

此外,古诗词作为涵养身心的丰富文化资源,不应成为鼓励儿童超前竞争、提升景区知名度的工具。古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展现的天资,并不能通过背诵习得,相比之下,孩童的天性才是最珍贵的宝物。因此,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都需要在培养孩子才能的同时,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让孩子成为真正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泉子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