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娟:深入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徐妈妈”
大众日报记者 李子路
2016-09-22 09:59:52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教室都是平房,没有食堂,野草和屋檐一样高……面对这样的状况,潍坊昌邑市支教教师徐玉娟早有准备。“像这样的状况,早一年来的大学生都哭了。你不来看看不知道农村学校的艰苦。”徐玉娟语重心长地说。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来到东冢小学的第一天下午,徐玉娟就改变了想法。与学生见完面后,三年级班的一个小男孩给徐玉娟送来一包枣,这让徐玉娟很是意外。采访中,她反复提到这件事情,她说,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一定把这帮学生教好。
下决心容易,真正做起事来徐玉娟感觉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农村孩子的基础薄弱,这一点我有思想准备,但是你难以想到我的班级学生的状况。”她介绍,刚接手时,全班33名学生最高分仅65分,30分以下的学生就有18个,还有两名学生智力障碍。
凭着一腔热情,徐玉娟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她认为开学第一天小男孩的一包枣感动了她,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学校围墙外边就是田野,这使徐玉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那时的她就想当一名老师。她想,儿时的教学条件更差,现在虽然改善不大,但总比以前好很多。她要完成自己传承的责任。在现有的条件下超越自我。
自从来到东冢小学,徐玉娟的办公桌上,从来不缺“小礼物”。一次,班上的小男孩参加姑姑的婚礼,没舍得吃喜糖,都留给了徐玉娟。徐玉娟很感动,但是她没有接受。现在,徐玉娟班级的学生都叫她“徐妈妈”。
三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一开始,这些学生连话都说不全,更别提写作文了。”徐玉娟说,“我就从实际出发,带着他们进行生活化随笔训练”。 生活化随笔训练是徐玉娟的教学创新。从写不成句到完成作文,30多名孩子完成了一次蜕变。不仅作文写好了,其他课程也在徐妈妈的带领下有很大提高。最近的一次考试,满分110分的卷子,有17名学生成绩上了90分,7名学生超过100分。
责任编辑: 齐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