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掉尾黄鳖肥”,苏辙眼中的大明湖到底有多美……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2018-08-26 10:24:08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时年35岁的苏辙由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治所在今济南)掌书记。此后,一直至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月任满离济,苏辙在济南宦居的时间长达三年多。
当苏辙初到济南时,正好赶上齐州“大旱几岁,赤地千里,渠存而水亡”,城南舜祠二泉亦涸。当时的齐州饥民遍野、盗贼四起。因此,到任之后,苏辙整日忙于辅助齐州知州开仓赈灾、整顿治安等。
当灾荒已过、百姓生活渐趋安宁后,苏辙于公务之暇也开始游览济南的湖泉胜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波光潋滟、物产丰富的大明湖(当时名西湖)。他曾在春风送暖、柳色嫩黄的初春时节驻足大明湖畔,饶有兴趣地观看农人踏藕;亦曾在炎热的夏季泛舟于湖水之上,兴致勃勃地观看渔人捕鱼;还曾在金秋时节和客人们一起在湖畔煮食采自湖中的芡实(俗名鸡头)。
他曾记叙自己漫步于碧草如茵的大明湖畔、登临北渚高亭、品尝风味鲜美的蒲莲和鱼蟹的情景:“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他还以明快的笔调描述心中的舒畅:“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在《送韩宗弼》一诗中,苏辙又写到了当时大明湖的莲芡鱼鳖之丰:“青莲紫芡倾珠玑,白鱼掉尾黄鳖肥。”
责任编辑: 傅欣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