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36位专家全面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大众日报记者 高翔 唐浩鑫

2023-12-18 07:10: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如何深入理解和领会此次会议精神?

大众新闻客户端采访36名专家学者,来听听他们的解读。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李迅雷

“会议对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实事求是,提出的举措全面到位,听下来还是比较振奋的。”李迅雷表示,2021年和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则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六个方面的困难,更加具体。“把一些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讲得非常透彻。”

李迅雷十分关注山东的发展,他表示,过去五年当中,山东经济转型有了明显的成效,从过度依赖于重工业发展到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建议,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山东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详情请点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

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内外压力,保持良好的修复态势,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为明年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奠定基础。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无论从实体经济预期,还是从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来看,都在恢复向好。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是当前拖累经济恢复步伐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需要继续推动内需加快恢复,推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对经济形势把握更加细化的背景下,对于当前经济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政策层面有措施予以应对。

详情请点击>>>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

新旧经济动能交替要平稳

继12月政治局会议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计划,强化“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四大方面的工作,整体政策的定调偏积极,进一步阐释了稳和进的关系。本次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较去年同期会议定调“稳字当头”,强调“进”,意味着对未来经济总量增长诉求变得更强;增加“先立后破”,强调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仍是工作重心,产业转型升级,新、旧经济动能交替要求平稳。

展望未来,内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消费潜能激发形成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外部商品补库需求即将启动,相信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将持续向好。

详情请点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将继续突破3.0%

从政策取向来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财政部在3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从具体措施来看,预计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较今年的3.8%有所下调,但将继续突破3.0%,从而为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留有余地,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不排除年中上调预算的可能性;稳增长和防风险统筹考虑下,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由今年的3.8万亿元小幅增加至4.0万亿元左右;税费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从而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详情请点击>>>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适时实施降准降息,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

2024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第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第二,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第三,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同时,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详情请点击>>>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

宏观调控方面,会议新增“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一方面,指向后续财政、货币政策或加强协调、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2022年央行PSL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配合成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正是财政货币协同、创新政策工具的典例。另一方面,或指向多部门政策需“形成合力”、“强化统筹”,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将更注重与稳就业、科技产业创新、区域协调、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相配合。

详情请点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

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兴举国体制,围绕稳存量、提增量、谋变量、强保障四个方向提出新的部署。本次会议有诸多新的提法,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如果说2023年的产业政策强调补短板,加强国产替代,提高安全水平;那么2024年的重心则是科技引领,前瞻布局。

一是稳存量,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要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传统产业要加速转型;二是提增量,战略新兴产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三是谋变量,特别强调未来产业,国家、省、市层面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将加速出台;四是强保障,首次提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详情请点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财政支持消费力度有可能加大

这意味着在2024年扩内需政策发力过程中,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事实上,居民消费扩张会直接刺激生产,进而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我们判断,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调节需求,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转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详情请点击>>>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

支持民企发展的整体环境不断优化

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先后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很多重量级文件和举措,并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反应了中央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并且民营企业对促进外贸贡献进一步凸显。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前期部分地方也出现过对于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的审批审查标准和时限缺乏可预期性,导致企业在扩大投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困惑,但现阶段部分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并有望得到不断优化和积极转变。

详情请点击>>>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

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

考虑到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隐蔽性、专业性、复杂性、突发性、反复性、交叉性、扩散性、传染性,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应当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识别、防范、化解、处置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精准性,对区域性、局部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存量高风险、重大风险隐患做到高度重视、提前布局、稳妥处置、积极化险。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动建立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和涵括了从预警和防范、隔离和化解到救助和处置的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式防线,维护金融稳定安全发展大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详情请点击>>>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加快建立

房地产领域的工作重心和重点在于防范化解风险。换句话说,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等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但是各地从认识层面和工作重心来说,要把化解风险作为最核心的一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也充分说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预计2024年一些新的改革工作会启动,尤其是围绕“人房地钱”会有系列的工作开展。

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此次明确经济大省要挑起大梁。我们认为,其对于一些经济大省的经济发展等都有新的含义,尤其是从“以进促稳”的角度出发,一些经济大省预计在2024年经济工作方面会发力,尤其是在投资、消费和预期等方面,会频频出大招。

详情请点击>>>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谢宝剑

谢宝剑表示,这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政策方向上来说,是很可圈可点的,既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也有很多新提法新突破,尤其是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这两句话确实跟以前不太一样。

“可以看到,会议非常强调宏观政策趋向的一致性,就是说使我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更好地打出组合拳,产生政策的叠加效应,使得政策本身能够提质增效,更加精准灵活,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详情请点击>>>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宋丁

宋丁指出,从过往的稳中求进,调整为现在的以进促稳,把进强调到稳前,在进的过程中来推进稳;从过去的不破不立,到今天的先立后破,这是非常重要的新调整新动向。

“就是说现在的形势不允许先破旧,再立新,比如房地产,只能让旧的错误的有问题的,让它先存在着,先给我干起来,干出新成果……”

详情请点击>>>

理论周刊·特邀丨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请点击链接: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996_1227532.html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996_1227598.html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徐建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经济大省的使命担当,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关键是立足新阶段、适应新变化、对标新要求,构筑以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数实融合、绿色低碳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转型新动能。

详情请点击>>>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曙光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刘曙光教授认为,这体现了我国新时代高质量、自主的对外开放战略,具体表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的国际合作。

刘曙光解释,创新的国际合作,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提到了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合作。协调的国际合作,体现在多维度、多领域的对外合作。绿色的国际合作,中方明确提出要促进绿色发展,将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开放的国际合作,主要体现在互联互通的建设、共建开放型经济以及开展务实合作。共享的国际合作,提到了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这体现了中方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

详情请点击>>>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 陈文静:

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企业端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三个不低于”若能实质性落地将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另外,化解房企风险仍需要推动企业恢复自我造血,市场销售实质性修复是改善企业资金面的关键,而销售市场好转仍需要需求端政策继续托底发力,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核心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更多低能级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

详情请点击>>>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 于小雨:

我认为政策可以围绕三方面进行:

首先,防风险——支持民企,保优质头部企业。具体措施如落实“金融十六条”,更大力度支持民营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保护优质头部企业,防止出现新的爆雷;区分公司主体和项目风险,进入银行白名单;允许地产行业债转股;特殊时期给予民营房企长期限低息贷款;引入主办行机制,定点一对一帮扶;鼓励各地国资以合理市价接手/趸交租入当下受困房企的优质资产;有针对性减税降费,减轻房企压力等等。

其次,保需求——政策集中、限时出台,避免试探。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必要时继续大力度、全面放松前期限制性的调控政策,包括核心城市取消郊区限购、放开单身限购、适度购房补贴、减免购房契税、二手房指导价放松、二线及以下城市限价放开等;督促各地全面清理和废止市场过热阶段出台的政策,阶段性实施超预期政策;各类调控优化政策集中、限时出台,改变逐步加码和陆续公布对心态的影响。

长期看,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供需格局,也需要非常规的调控刺激手段,建议不断创新政策工具,如推行首套房贷款利率7折、进一步加大个人所得税中房贷利息抵扣力度等系统性降低居民购房负担的举措。

最后,保交付——解决资金问题,优先“保已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按照“管好不管死”原则,重新梳理资金监管规则,尤其是在使用范围上,建议在保交付的基础上,允许监管资金支付项目工资、营销费、税金等。优先“保出售”项目,并提升专项借款资金下放和审批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增加资金支持规模,并持续跟踪落实情况与保交楼进度。

详情请点击>>>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关荣雪:

首先,相较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今年的表述程度更进一步,表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迫切性有所提升。同时,“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似乎也为构建新模式指明了方向,中央政治局会议“先立后破”的总体要求或成为了新的构建原则,即先建立明确且合理化长效机制,再逐渐破除已经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发展现状的“旧”模式。

当前来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推进现房销售试点以及对房企融资层面监管规范等,都是为了促进向新模式转型的探索,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漫长曲折的,需要各方共同发力。

详情请点击>>>

亿翰智库副总裁 田晶: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主要是对比过往 “金融”模式的“新”,所以新模式隐含的意思就是阶段内剔除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使之回归于“产品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的进一步确认。

先立后破,即先确保房地产本身的正常运营,完成供给侧改革,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同时实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要求,这一点上可以从“三大工程”建设体现出来。

详情请点击>>>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 宋红卫:

2024年,房地产投资领域,“三大工程”是稳投资的重要缓冲垫,2024年会有更多的支持三大工程的政策出台。城中村改造是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与治安环境,使城中村跟上发展的步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让城中村的居民享受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城中村改造也会推动形成新的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商品房、租赁住房的数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难点是资金筹集问题。相关文件也提出,未来城中村改造资源来源要多元化,除了财政资产外,更要注重金融机构融资、改造主体自筹以及社会资本,尤其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要提高。预计届时会有一定吸引力的政策出台,引导社会资本介入。

详情请点击>>>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

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从大城市化、都市圈化,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和以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也是低成本城镇化,将城镇化与就业产业相协调的有效载体。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广大农村居民和富裕劳动力可以在城镇接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时还能够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这就是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和释放内需潜力的路径,同时也为县域和镇域房地产市场创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改变目前县域和镇域房地产和城镇面貌下滑的局面。

详情请点击>>>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王小嫱: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由于三四线城市的产业配套较一二线城市相对较为稀缺,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因此三四线城市的成交活跃度不及一二线,楼市库存较高,推动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提振县城的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利好,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指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2024年宏观政策或将继续发力稳经济,中央加杠杆、央行降准降息均有一定空间,“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也给房地产政策带来了更强的优化预期。

详情请点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杨红旭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定调简洁有力,重点任务明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将房地产市场相关内容放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这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做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明年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是首要任务。“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的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今年则将化解风险的范围扩大到了房地产。”杨红旭说,化解房地产风险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类问题。同时,会议也开出了“方子”,那就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这一提法在此前多次报道中有提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也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包括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会更大。”

详情请点击>>>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铁岗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楼市的定调方向明确,即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中,不少是对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安排的相关工作的强调,明年将会进一步落实。比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化解风险,落实合理融资也是从实际出发。”李铁岗说。

详情请点击>>>

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 刘胜军

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从民营企业发展等角度对会议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提振民企信心仍是现阶段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刘胜军还表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就是要加大稳经济的力度。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这都意味着中央将会用更大的决心和更加坚决的举措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压力。

详情请点击>>>

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 芮明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到,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对此,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在接受大众报业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要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上作出努力。”

新型工业化,“新”在什么地方?在芮明杰看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个“新”,是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形成,要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特别是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方式。

第二个“新”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驱动下产生一种新型的、能够增加效率、实现新动能的生产力。

第三个“新”是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企业是主体,企业不仅要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

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芮明杰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山东要紧紧抓住机遇,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高质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详情请点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到主要困难的时候,第一个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后面还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其实后面这些困难与有效需求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应该看到,需求收缩的问题是长时间积累,解决的难度很大。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十年以上的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就是需求收缩。2010年以后,出口和投资的滑坡,导致了需求收缩。而需求收缩使得经济增速下降,又会使企业收入、居民收入、财政收入都下降,信心减弱,使需求收缩进一步加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收缩的循环。这种循环在经历了十几年之后,我们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扩大有效需求,但是居民缺少能力,因为钱包不给力;企业缺少信心,因为手里没订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收缩的问题要解决,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包括地方政府,也想在需求不足的时候加大投资,但是地方政府做的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不佳。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都是通过短借长用的方式,主要用市场化的融资来做这些公益性的项目,本身积累的债务压力已经比较严重了。在这个背景之下,地方政府投资受到的约束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我想多投资,但是投资回报好的项目少之又少,因此地方政府的投资也是比较疲弱。

所以总体来看,需求收缩的问题今年比较突出,这也是我们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比较多的最主要的原因。

详情请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郑世林

首先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一方面,培育外贸新动能,关键在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表现十分亮眼。因此,未来更需要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应用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来催生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来稳定外贸基本盘。另一方面,要通过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和跨境电商等贸易新模式来巩固外贸基本盘。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服务贸易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3445.3亿元,同比增长8.7%。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我国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此外,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型加快,会催生绿色贸易的快速发展。

详情请点击>>>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典

今年会议对“数字经济”的新提法释放出哪些信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接受海报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经济”在今年的会议中无疑是个特殊的词汇,也说明了中央对数字经济的重视。

在本次的会议中,数字经济分别两次出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以及经济工作具体9项内容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说明了中央对数字经济的重视。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数字经济的描述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刘典表示,而今年的会议中,没有对数字经济“监管”等方面的说法,这一方面说明了明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主旋律,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之前的常态化监管政策落实到位,不需要再加码。

详情请点击>>>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帅

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帅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立”,就是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破”,就是敢于破除旧有的经济增长路径,突破瓶颈制约,破除各类阻碍经济增长的堵点。

“先立后破是一种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论,就是要求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在新旧动能比例或结构渐变的过程中,在稳中求进的情况下,坚决破除旧动能。”

详情请点击>>>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丁兆庆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丁兆庆从辩证法等角度对会议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我们要全面把握“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以稳求进、以进促稳的辩证法。

谈及2024年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丁兆庆表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考虑稳和进,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既要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上下功夫,稳住经济基本盘;又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详情请点击>>>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白明

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趋弱等因素都对我国外贸发展构成挑战,但是现在说外贸外资明年就一定好转,我觉得还为时过早。因为明年的一些系列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仍然是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是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减速。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之下,中国外贸依然面临不小压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外贸的增长,我觉得还要看我们的自己的内生动力能不能克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就是内生动力的可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

详情请点击>>>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